起重论坛 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中国制造2025”研讨会 |
“思享+”主题沙龙之“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中国制造2025’”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期活动由新华网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研究生会共同主办。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张婷,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张智海,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副总裁方发和,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业技术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贺,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等嘉宾一同参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 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新华网以创新驱动战略下的“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举办此次“思享+”主题沙龙活动。新华网董事会秘书、财经总监杨庆兵在致辞中指出,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世界工业产业发展又走到了新的岔路口。在这样一个关键历史节点,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中央媒体有必要围绕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做好分析解读和宣传报道工作,为中国早日步入制造业强国队列,凝聚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力量。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致辞中指出,制造强国建设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两个方面。硬实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工业的实力,软实力最顶层的应该说是文化。中国制造2025中制订的宏伟目标,除了科技上要领先之外,文化体制上也要先进。也就是说,科技的硬实力和文化的软实力两者要相互结合。 清华大学是中国理工科最高学府之一,对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进行了大量分析和研究。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张智海结合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工作,从技术、文化和创新角度,谈了对工业4.0的理解。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业技术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贺在演讲中表示,以数字化为中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初见端倪,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新的制高点。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如何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呢?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陈录城阐述了海尔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海尔是怎么做的以及海尔都做了哪些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陈录城介绍说,互联工厂模式是海尔对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探索和实践,它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定制、互联、可视。海尔未来的方向就是要做到企业和用户真正的融为一体,创造出用户的最佳生活体验。海尔要为用户大规模的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真正的实现用户和企业的零距离。 此外,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首席流程信息官贺东东介绍了来自于制造业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他认为,工业4.0一定是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到制造的终端设备的全程打通,也就是大规模定制,在这个链条里最值钱的一定是靠客户近的那一端。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的颠覆与重生、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之路、互联网+与中国制造”等四大议题,共话“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美好前景。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发动机。创新驱动战略和信息科技革命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制造2025”将引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中国有望在全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席位,未来制造业将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动力,将为中国经济走向更大更强贡献重要力量。 注: 此文章由德诺会展发布,更多信息请关注河南德诺会展服务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dnhuizhan.com) |